盡管固態氧化鋁的密度近似於鋁熔體的密度,在進入鋁熔體內部後,經過足夠長的時間才會沉至坩堝底陪。而鋁熔體被氧化後形成的氧化鋁膜,卻僅與鋁熔體接觸的一麵是致密的,與空氣接觸的一麵疏鬆且有大量直徑為60--100A的小孔,其表麵積大,吸附性強,極易吸附在水汽,反有上浮的傾向。因此,這種氧化膜與鋁熔體的比重差小,將其混入熔體中,浮沉速度很慢,難以從熔體中排除,在鑄件中形成氣孔太夾雜。所以,轉送鋁熔體中關鍵是盡量減少熔融金屬的攪拌,盡量減少熔體與空氣的接觸。
采用傾轉式坩堝轉注熔體時,為避免熔體與空氣的混合,應將澆包盡量靠所爐咀,並傾斜放置,使熔體沿著澆包的側壁下流,不致直接衝擊包底,發生攪動、飛濺等。
采用正確合理的澆注方法,是獲得優質鑄件的重要條件之一。注意下列事項,對防止、減少鑄件缺陷是很有效的。
(一)澆注前應仔細檢查熔體出爐溫度、澆包容量及其表麵塗料層的幹燥程度,其他工具的準備是否合乎要不。金屬澆口杯在澆注前3--5分鍾之內就在砂型上安放好,此時澆包懷的溫度不高於150度,安置過早或溫度過高,澆道內憋住大量氣體,在澆注時有爆炸的危險。
(二)不能在有“過堂風”的場合下澆注,以及熔體強烈氧化,燃燒,使鑄件產生氧化夾雜等缺陷。
(三)由坩堝內獲取熔體時,應先用包底輕輕撥開熔體表麵的氧化皮或熔劑層,緩慢地將澆包浸入熔體內,用澆包的寬口舀取熔體,然後平穩的提起澆包。
(四)端包時不要掌平,步子要穩,澆包不宜提得過高,澆包內金屬液麵必須保持平穩,不受攏動。
(五)即將澆注時,應扒淨澆包的渣子,以免在澆注中將熔渣、氧化皮等帶入鑄型中。
(六)在澆注中,熔體流就保持平穩,不能中斷,不能直衝口懷的底孔。澆口懷自媽至終應充滿,液麵不得翻動,澆注速度要控製得當。通常,澆注開始度就稍慢些,使熔體充填平穩,然後速度稍快,並基本保持澆注速度不變。
(七)在澆注過程中,澆包咀與澆口的距離就盡可能靠近,以不超過50毫米為限,以免熔液過多地氧化。、
(八)帶堵塞的澆口懷,堵塞不能撥得太早,在熔體充滿澆口懷後,再緩慢地斜向撥出,以免熔體在注入澆道時產生渦流。
(九)距坩堝底部60毫米以下的熔體不宜澆注鑄件。